3月31日,“科技赋能 法智同行”广州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办。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供需对接会,本次会议是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广州市司法局对法治广州数字化和数字广州法治化有机结合的主动探索,也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地法律科技生态链对话交流的盛事。
会议聚焦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展开,通过搭建法律科技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法律服务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法律服务、司法实践等领域的转化应用,探索法治广州与数智广州的有机融合,构建“法律+科技+产业”生态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法律科技与智慧法治标杆。
来自政、商、产、学、研、媒等各界代表,以及港澳律师界人士齐聚一堂,就智慧法治体系建设、法律科技前沿应用的愿景和蓝图等展开深入研讨,形成《广州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等多项战略性成果,并拉开了“广州法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序幕。

刘凯教授在法治直播间接受采访
科技赋能实践,智慧法治破浪前行
一场法律与科技的深度对话,在这里开启!
主旨演讲环节聚焦法律科技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成果。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智能实验室主任刘凯剖析了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法律文书生成、案件分析等场景的应用潜力。
刘凯认为,AI在司法行政场景中对通用性文书的生成和校正能力,为各类法律文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运用法律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在核心业务环节的突破性应用,实现行政复议、公共法律服务、执法监督、法制审核等环节的智能化,结合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应用智能调解与纠纷化解、在线纠纷预判、企业合规智能监测、行政许可智能审批、社区矫正再犯风险动态评估乃至监狱场景的动态监管等,打造1+X+N的司法行政智能化应用。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加强复合型‘法律+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法律人工智能实验班,年均招生30人。核心课程采用‘法学核心课+人工智能核心课+法律人工智能融合课’三位一体架构。”刘凯表示,“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人才需求的有效方式,除了提供最前沿的理念、教材以及最优秀的师资,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体验。
“未来的AI能完成一部分任务,但法律人才永远是紧缺的。”刘凯表示,法律是人类规则的凝结,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对规则的需求越高。AI会激发人类社会的高阶规则需求,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使得公众能够得到更加公平、正义、有效的法律服务。
“我认为,法学教育的核心仍然是培养具备正义感和对人类社会有理想的法律人,法律AI人才会是一个新的方向,有兴趣的年轻人可以参与进来。”刘凯说。
“数智驱动”如何提升法律服务的精准性与效率?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政法行业副总经理谭力元表示:“民众期待‘指尖上的正义’,我们通过远程公证、在线诉讼等场景降低服务门槛,如何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他介绍,例如在公共法律服务场景中,腾讯数智人能够为律师快速生成数字分身,通过小程序、APP等场景入口提供学习培训、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辅助解纷等可视化交互体验,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博维创远、北大英华、规律未来、科大讯飞、北明科技等5家精尖企业现场演示了智能合同审查、大数据分析等法律科技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会者认真聆听、详细了解。广东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燕玲和与会者分享了小包公·法律AI,其精细化运用大模型,突破算力限制,实现复杂法律长文本的全量精准解析。
广州仲裁委和互联网法院则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全流程智能仲裁系统、互联网庭审等“广州经验”。
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律师协会会长或代表也在现场畅谈三地法律科技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共同呼吁粤港澳三地深化协作,充分挖掘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储备,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法律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大湾区法治建设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前沿成果荟萃,硬核产品集中亮相
会场之外特设法律科技产品主题展区,25家顶尖科技企业(机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5大司法部门以及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携前沿成果参展。

在技术层面,腾讯、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AI+法律”解决方案亮相,展示智能文书生成、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成果;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运营商,秀出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法律应用场景,解码智慧法治新基建。
据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打造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结合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汇聚多元优质解纷资源,提高纠纷化解质效,赋能调解工作。科大讯飞带来的星火法律助手应用则以人机协同方式辅助法律从业者高效开展工作,实现卷宗精细化命名、庭审笔录快速生成、判决文书生成等多项功能。
在运用层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出“AOL授权见证平台”,为境外当事人便捷办理跨境诉讼委托手续;广州市司法局基于“专用云+云专线”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建成广州首个司法领域自主可控的DeepSeek大模型基座;广州市仲裁委员会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智能仲裁系统,发布首个AI仲裁秘书“仲小雯”;广州市律师协会打造全国律师行业内首款智慧平台“律兴”系统,集成26个智能子系统,提供59项线上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律师少跑腿”。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展示了如何在法律实践中融入法律科技元素,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南沙分会场同步亮相,主会场与分会场的线上直播联动,彰显了广州法律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与辐射能力,南沙6家科技企业与法律服务机构展示了在跨境法律协作等领域的特色应用,凸显南沙作为大湾区“试验田”的区位优势。两大展区前沿科技与实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吸引与会嘉宾沉浸式体验、零距离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举行了“广州法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该赛事由市司法局、市科技局联合指导,面向律师、律所、科技企业及高校团队,旨在挖掘优质法律科技项目,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优秀企业将直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比赛。

四大倡议引领,法律科技产业向未来
会上,《广州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提出四大核心倡议:
一是要共同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统筹协作,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搭建科技与法律界交流平台,鼓励合作研发定制化创新产品,提升法律科技产业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是要共同构建良性发展生态。优化法律科技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注重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优化监管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三是要共同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大法律科技在司法实践等典型场景的创新应用,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产品研发和应用能力。聚焦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以及第十五届全运会等重大场景,推出智能化法律服务产品。
四是要共同培育一流的复合人才。健全以实践为导向的选育机制,树立跨区域跨学科培养理念。支持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发挥广州律师事务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作用,大力培养既懂法律实务又熟悉现代科技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观察: 广州加速推进“法律+科技”双向赋能
广州,是一片科技创新与法治建设共生共荣的创业沃土。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地,广州GaWC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八位,获全球首批“灯塔城市”称号,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拥有4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
同时,广州汇聚了众多前沿科技企业,2024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超6200家,24家企业成为全球“独角兽”。
在法律科技赛道,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拥有法律科技企业超5500家,注册资本规模超361亿元人民币。
当前,广州正大力实施“广州数智创新计划”,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法律科技产业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此次会议通过成果展示、跨界对话,为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广州将加速推进“法律+科技”双向赋能,书写智慧法治的新篇章,为全国法律服务业现代化贡献更多湾区智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赵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赵越
通讯员:穗司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佃健生
相关文章:
武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149亿元04-02
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施工图”公布04-02
新绛县司法局:桃花灼灼 法润民心04-01
西安临潼法院丨让法律守护青春成长04-01
第三届民办义务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召开04-01
山东省税务局举办“共话法治公平 推进合规经营”圆桌会04-01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成立04-01
系统性变革 智能化传播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