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人运动的百年历史经验
北京市总工会
北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基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工人运动与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相互激荡,高潮迭起,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觉醒与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与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变革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创新与奋进,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谱写了恢宏壮丽的篇章。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点,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深刻总结北京工人运动的百年历史经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注入新的奋进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北京近代工业的开端是1883年清政府在京西三家店创建的神机营北京机器局。此后,各类民族资本企业不断兴起,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壮大。各种与工人有关的政治团体纷纷成立,在北京的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无论是晚清时期的工人行帮组织,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成立的中华民国工党、社会党,还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北平建立的黄色工会等,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都不可能领导工人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
1920年,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提出了“到工人中去”的口号。李大钊、邓中夏等人来到长辛店、南口等地,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5月,长辛店铁路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最早建立的工会之一。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在京成立,以长辛店为据点,积极领导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发动全线大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长辛店成为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市性的工人群众团体北京总工会于1926年1月1日成立,成为领导民众运动的“一个主要的动力”。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工人阶级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以实际行动支援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市委领导工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争取生存权利、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京职工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人民新首都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百年工运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人运动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工运事业发展壮大的最重要保障。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忠诚于党,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找准工会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
工运事业始终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工人参加五卅运动、赤色工会运动,组织抗日救国团体打击日本侵略者,旗帜鲜明地站在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前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从沈阳迁至北平。1949年7月至8月,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议程中“北平私营国药业签订劳资集体合同”的典型报告,为全国总工会解决劳资争议提供经验范本,对中国工会集体协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在全国总工会指导下,北京市总工会于1950年2月正式成立,团结带领北京工人群众以高昂的主人翁热情,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改造,投身增产节约运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掀起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高潮。这一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十大建筑”先后落成,涌现出张秉贵、时传祥、倪志福等一大批劳动模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市总工会组织职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在抗击非典、奥运建设等重大考验、重大政治任务面前,始终冲锋在前,首都建设和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进入新时代,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北京广大职工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投身新时代首都发展,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推动北京实现深刻转型,发生历史性变化。
百年工运实践证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会组织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彰显工会作为,体现工会价值。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坚持职工为本,保持工会工作旺盛生命力
党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高度重视维护工人群众利益,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始终是工人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党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紧密结合工人实际,选择了一条引导工人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斗争”的道路,把解决职工眼前利益与谋求工人阶级彻底解放和全民族解放长远目标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总工会在团结凝聚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关心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积极维护职工权益。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冲击,北京市总工会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打造工会服务职工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覆盖、普惠制,社会化、项目制,信息化、实名制”的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共享首都改革发展成果。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市总工会积极适应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关注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着力建设“向前一步”的维护职工权益体系、“就在身边”的服务职工需求体系、“稳妥高效”的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体系,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年工运实践证明,群众性是工会组织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一切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支持与信赖。要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问效于职工,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坚定履行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的基本职责,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龙江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黑龙江省总工会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走过了10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黑龙江省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祥地、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地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恢复重建地,黑龙江工会以传承“六次劳大”红色基因为牵引,不断从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贡献龙江力量。
铭记百年工运历史转折,深刻感悟“六次劳大”丰硕成果,坚定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中国工运的百年辉煌史,是一部不懈奋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1948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六次劳大”,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团结,擘画出工运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中国工运体系的建立夯实了根基。一是实现了全国工人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六次劳大”是“五次劳大”间隔19年后中国工会历史上一次人数众多、代表广泛、意义空前的盛会,大会恢复重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集体,制定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团结起解放区、国统区全国有组织的工人283万余名,使工人运动重新统一起来。二是指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职工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全国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当前的总任务,制定了解放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国统区“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不同方针任务,有力指导了两个地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正确开展。三是奠定了新中国工运事业发展的基础。大会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总方针为指导,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工运方针策略,为新中国工运、工会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工运事业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金时代”。特别是有关劳动问题的各项决议,经中共中央转发各地后,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劳动部门、制定劳动法规的重要依据。要深入学习感悟百年工运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特别是“六次劳大”胜利召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恢复重建这一重大成果,保持昂扬斗志,增强必胜信心,敢于战胜、善于战胜工作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汲取百年工运丰富滋养,充分运用“六次劳大”宝贵经验,明确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
百年工运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推动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厚养分。特别是“六次劳大”指引中国工运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宝贵经验,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六次劳大”的召开是中共中央基于革命形势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其核心思想贯彻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并经解放战争后期工人运动的成功实践验证其正确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人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工人运动最大的政治优势。二是坚持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是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六次劳大”使全国工人运动重新汇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旗帜下。在全总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支援全国解放事业、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充分彰显了主力军的作为和风采,中国工人运动进入崭新的阶段,揭示了工人阶级只有组织起来,实行广泛的团结和联合,才能完成神圣的历史使命。三是坚持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工会的光荣传统。“六次劳大”将工人运动与解放战争、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要求解放区、国统区工运直接服务于战争后勤和新政权巩固,号召工人阶级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主力军,积极投身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的时代洪流,揭示了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充分学习运用百年工运的宝贵经验,不断汲取营养和智慧,始终坚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牢记“国之大者”,找准工会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彰显工会组织担当、体现工会工作价值。
传承百年工运红色基因,续写“六次劳大”历史荣光,唱响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百年工运史记录着工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砥砺前行的伟大传奇。“六次劳大”作为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前进的大会,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始终引领黑龙江工人运动在时代浪潮中勇当先锋、建功立业。一是传承“六次劳大”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六次劳大”是百年工运辉煌历程的历史见证,更是重要的红色基因。黑龙江省总工会持续深化“六次劳大”红色资源发掘整理工作,加快推进“六次劳大”旧址保护利用,将再现“六次劳大”历史盛况,打造新时代工运精神符号和文化地标。二是讲好龙江百年工运故事。在黑龙江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先后涌现出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铁人”王进喜、工业战线的排头兵马恒昌、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等一批模范人物,孕育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龙江工会工作奠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基石。黑龙江工会将进一步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龙江工运优秀精神,讲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化职工岗位“云讲述”活动,激励广大职工赓续政治本色、担当使命任务、展现时代风采、弘扬崇高品格。三是彰显龙江工会担当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黑龙江工会将赓续百年工运红色血脉,以服务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为支撑牵引,全面落实全总“559”工作部署,创新推进“13510”工作计划,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做实叫响“有一种温暖,叫工会在您身边”服务品牌,奋力谱写新时代龙江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精彩华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辽宁省总工会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回顾辽宁工人运动百年历程,辽宁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格,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辽宁工人阶级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根植灵魂、融入血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辽宁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工人阶级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00多万名职工在党的号召下奔赴西南和西北支援祖国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辽宁工会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辽宁工人阶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取得了重要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谋划和推动一切工作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路、找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辽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辽宁工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引导职工,坚决扛起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牢记“国之大者”,把辽宁工会工作置于全局中来定位、谋划和推进,形成了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全国总工会、辽宁省委工作要求的“1+3+7+N”工作体系,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工会工作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千万职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团结奋斗
辽宁工人运动始终同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始终把实现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辽宁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首倡地、企业科技协作的开创地、“鞍钢宪法”的诞生地,先后创造了1000多项“共和国第一”,涌现出孟泰、尉凤英、洪家光等全国劳动模范2068人,辽宁工人阶级用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在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谋划开展“学思想、当先锋、建新功”系列活动,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上主动作为,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推进融媒平台建设,打造“工”字系列特色职工文化品牌,筑牢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投身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上奋勇争先,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广泛开展“建功立业当先锋”主题劳动竞赛,连续开展全省职工技能大赛,出台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掀起“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的热潮。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开创新局。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以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为抓手,深入开展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加大创新工作室培育力度,广泛开展“四技五小两比”创新创造活动,搭建职工创新成果交流转化平台,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工人大军,重振辽宁产业工人雄风。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会组织才能汇聚起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把广大职工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从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时把“救济工人”写入总章,到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确立为基本职责,工会始终为之不懈奋斗。辽宁工会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大旗牢牢掌握在手中,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心中。多年来,辽宁工会创造性开展职工生活互助、“职工之家”“温暖工程”、厂务公开等活动,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贡献了辽宁经验。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万名工会干部“走进职工群众家里、走进职工群众群里、走进职工群众心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专项行动,用心用情把职工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职工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精准普惠服务传递温暖,以困难职工和奋战在三年行动第一线职工为重点,建立帮扶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基层制度;以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等群体为重点,健全“工会帮就业”服务体系;以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健全新时代职工之家服务阵地体系;以缓解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给职工带来的沉重负担为重点,打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多措并举维护职工权益,突出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突出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突出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机制,筑牢守护职工的安全健康防线。数字赋能创新服务手段,以工会数智化建设为突破口,用人工智能、数字赋能倒逼工会工作流程再造、系统重塑,覆盖工会工作和服务职工的方方面面,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才能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辽宁省总工会将从百年工运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干字当头、勇于争先,全力推动辽宁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丨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历程③04-25
世界读书日|广州市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启动04-22
赓续红色血脉、激扬奋进力量,普陀举行海报设计技能大赛决赛04-17
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举行“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升旗仪式04-15
厚植青春拔节向上的根基(思想纵横)04-11
东港侨联经验做法!赞!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