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南政法网_平安陇南】
编者按:3月28日,“民主与法制网”以《甘肃陇南:探索“油橄榄之乡”社会治理新路径》为题,刊发了陇南市综治中心工作信息,现转载如下——

甘肃陇南:探索“油橄榄之乡”社会治理新路径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温家玉 □李双红)近日,当事人肖某将一面锦旗送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综治中心,感谢工作人员为其化解纠纷的努力付出。这面锦旗,为一场持续多年的矛盾纠纷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彰显出陇南基层治理创新与特色产业发展并行的社会成效。
这一暖心场景并非孤例。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橄榄绿装点的白龙江两岸,社会治理的“橄榄枝”也传递着和谐共生的理念。陇南市委政法委通过规范综治平台、深化“三调对接”、推动多元共治等举措,以市域治理现代化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为“油橄榄之乡”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优势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标准化综治平台,夯实治理根基
近日,陇南市武都区综治中心成功完成一场高效的矛盾调解,圆满化解了一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纠纷。
据了解,原告在历经艰辛讨要剩余劳动报酬无果后,无奈将对方诉至法院。法院迅速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将案件移送至武都区综治中心,开启诉前调解程序。在调解人员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这一案例,是陇南市大力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生动写照。
记者采访了解到,陇南市全市累计新建了武都区、礼县、徽县综治中心,同时改造提升了4个县级综治中心。积极探索建立特定类型案件调解前置等十项机制,借助司法确认、速裁快审、联席研判、发函转办等多种方式,提升诉调对接的实战化水平。严格对照综治中心“六有”“八化”建设目标,以及“七中心合一”要求,精心打造综治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互信、共治的双中心格局,稳步推进县区综治中心的提档升级。
如今,陇南市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办理”、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目前,法院、公安、司法等9部门已全面实现常态化入驻。
同时,陇南市同步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建立起调解前置、司法确认等十项机制。全市科学划分网格4075个,实现“多网合一”的全域覆盖,将服务的触角精准延伸至基层的每一处“神经末梢”。
“三调对接”,释放多元解纷强大效能
2024年3月,康县长坝镇发生了一起因琐事引发的冲突。村民卯某某与杨某某争执不下,导致杨某某受伤并住院治疗。
此后,杨某某多次尝试与卯某某协商赔偿事宜,却均以失败告终。此后,辖区派出所民警联合镇村干部介入调解,依然未能达成和解,杨某某一纸诉状将卯某某告上法庭。
法院将案件推送至大南峪镇诉调中心后,派出所民警再次联合司法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展开了多元化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此类多元解纷的生动实践,正在陇南逐渐形成制度化样本,为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多元共治,提升基层解纷质效
“感谢武都区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我几个月都联系不到人,来到综治中心后,两三个小时就帮我把钱要回来了。”市民李某说。
据了解,陇南市政法委通过县级综治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的协同运作,构建起群众诉求“一站式”响应机制,实现了矛盾排查、化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依托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诉求收集渠道,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即时处置。
与此同时,创新专业化调解路径,精心打造了“热心大姐调解室”“调顺祥”调解工作室等特色品牌。法院系统设立了巾帼工作室、金融纠纷调解室等7类调解平台,司法行政部门广泛吸纳群众代表加入调解队伍,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有效提升了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44个标准化调解室,基层解纷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陇南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四川眉山彭山区:社区书记“摆摊”听民声 小区治理暖人心04-02
全国最大红土网球中心何以落户湖州?04-02
【科技观潮】 AI时代更需要人文学科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