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汉滨区五里小学:深耕劳动教育沃土 绽放五育融合新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9:42:00    

阳光迅(通讯员 徐红云 李巍 记者 李孝华 )近年来,汉滨区五里小学以“五育并举”为纲领,锚定劳动教育核心支点,构建起“家校社协同共育、学段阶梯式推进、五育有机交融”的特色劳动育人体系,通过“课程链”贯通知识边界、“实践场”激活成长潜能、“评价网”赋能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家校协同植沃土 社会联动育新苗

劳动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奏曲”。五里小学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构建“家庭劳动日常化、校园劳动责任化、社会实践公益化”的育人生态。

从“会劳动”到“爱劳动”。学校为各年级制定《家庭劳动清单》,每月聚焦1项生活技能培养。低年级学生从“系鞋带”“整理书包”起步,高年级学生则挑战“创意收纳”“凉拌菜制作”。家长通过拍摄视频、填写《劳动成长手册》记录孩子的进步,家校联动让劳动成为家庭生活的“必修课”。

小岗位里的大担当。每班划分卫生责任区,学生化身“绿化养护员”“垃圾分类督导员”,参与教室清洁、绿植养护等日常劳动。中高年级学生还在校园劳动基地种植花草,通过翻土、播种、记录生长日志,在实践中感悟生命与责任。

劳动中的社会课堂。学校联动社区、农场、养老院等资源,开展“田间小帮手”“月河环保行”“敬老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走进田间地头除草施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为老人制作手工艺品。劳动不再局限于技能学习,更成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载体。

阶梯课程筑根基 劳动实践促成长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构建“启蒙—实践—创新”三级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既有梯度又有温度。

低年级以趣味启蒙,感知劳动乐趣。用游戏化活动激发兴趣,如“小书桌大变身”整理比赛、“绿植养护日记”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劳动乐趣,初步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中年级以技能提升,体验劳动价值。通过校园种植、家务挑战赛等活动,学生使用小锄头翻土播种,学习洗碗、扫地等技能。劳动课堂融入科学知识,如观察植物生长周期、探究垃圾分类原理,实现“做中学、学中悟”。

高年级以创新拓展,践行劳动责任。结合旧物改造、社区服务等项目,如设计“垃圾分类箱”、参与“田间技术”,引导学生将劳动与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相结合。

五育融通展新篇 劳动赋能育全人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深度融合,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全人培养模式。

以劳树德,培育感恩与责任。“劳动感恩卡”“雷锋式好少年”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为父母、保洁员、园丁制作感谢卡片,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劳动成为感恩教育的鲜活载体,学生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社会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以劳增智,实践中深化认知。劳动课堂与学科知识联动:数学课上计算种植间距,科学课观察植物光合作用,语文课撰写劳动日记。学生发现“知识有用”,学习主动性大幅提升。

以劳强体,锤炼意志与体魄。翻土、除草、清洁等体力劳动成为“天然体育课”。2024年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同比提升8%,近视率下降3%,劳动悄然为健康赋能。

以劳育美,创造中发现艺术。“水果拼盘大赛”“端午手绘创作”等活动,将劳动成果转化为艺术表达。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收纳盒,用校园蔬菜摆出创意造型,审美素养与环保意识同步提升。

月月主题显特色 四季劳动结硕果

学校以“每月一主题”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形成贯穿学期的育人链条,让劳动教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

三月“劳动筑梦”。结合植树节,开展绿植认养、河岸环保实践,学生在劳动中厚植生态意识。

四月“播种希望”。亲子种植、校园春耕,一粒种子从入土到发芽,让学生感悟生命与坚持的力量。

五月“技能闯关”。自理能力比拼、家务挑战赛点燃学生热情,“劳动小明星”成为校园明星。

六月“感恩收获”。采摘校园蔬菜制作美食,开展端午文化实践,劳动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让教育更具厚度。

九月“敬师传情”。教师节开展“三个一”行动。制作一张再生纸感恩卡、培育一盆教师节主题多肉盆栽、录制一条劳动技能展示视频,用可持续的方式传递尊师情谊。

十月“家国同耕”。国庆节举办“金秋丰收节”,组织玉米脱粒等竞赛,在《乡土农具档案》绘制中感悟“传统农具里的中华文明史”。

十一月“创变新生”。开展“21天可持续行动”,用牛奶盒制作分类垃圾桶、旧衣服改造环保袋、落叶拓印装饰画,举办校园低碳展览会。

十二月"暖冬知味"。冬至日启动"中国胃·传家味"项目,包饺子悟节气饮食智慧,腌腊八蒜学食物保存技艺,编织毛线坐垫赠敬老院老人。

一月“技能万象”。期末举办“劳动技能游园会”,设置缝纽扣、编中国结等闯关摊位,学生凭《劳动护照》集章兑换校园劳动之星奖牌。

多元评价树标杆 阳光成长看得见

学校建立“过程性记录+成果性表彰”双轨机制,让劳动教育评价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成长档案动态化。《劳动小账本》,劳动日记、照片视频等记录学生点滴进步,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家长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孩子的劳动轨迹,形成家校共育的数字化闭环。

榜样引领常态化。每月评选“劳动之星”,期末举办“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优秀事迹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传播,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2024年,全校共表彰“劳动之星”400余人次,学生劳动参与热情同比提升30%。

从系鞋带到田间劳作,从个人责任到社会担当,五里小学的劳动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劳动”,更引导他们“为何劳动”。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探索“劳动+科技”“劳动+文化”等新路径,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底色。

相关文章:

汉滨区五里小学:深耕劳动教育沃土 绽放五育融合新花04-15

满贯!35名长沙财经学校学子勇夺“楚怡杯”省赛一等奖04-14

岭南师范学院启动“行走的思政课堂”04-14

新华鲜报丨首次发布!我国强化培养民政高技能人才04-14

怀化沅陵:力推智能机插抛秧,提升粮食单产技术,落实粮食播面任务66.6万亩04-14

2.5万人“熟人社会”再造记04-14

破解“候鸟式”求学需“双向努力”04-14

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创新“十”字防火模式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