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栖霞市推出地名工作品牌——“日出旸谷 果乡栖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7:4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崔保华 摄影报道)近日,记者从栖霞市民政局获悉,3月25日,在烟台召开的全省区划地名综合业务培训班上,栖霞市的地名工作品牌“日出旸谷 果乡栖霞”在全省地名工作品牌书画展览中排在首位,备受瞩目。

近年来,栖霞市民政局通过深入挖掘“旸谷”地名档案,追根溯源找到了地域文化之根“嵎夷文化”,在利用地名档案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栖霞市杨础镇阳谷村原名“旸谷”(繁体字为“暘”)。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因“旸”字生僻,被简化为“阳谷”。此后,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甚至写信至人民日报社,强烈要求恢复原名,并解释村名的寓意和出处。2011年,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栖霞市发现了相关线索,并经调研确认,“旸谷”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是羲仲测定春分之地。这一地名不仅涵盖语言、文学、历史、天文、地理、考古等多学科内容,还反映了古代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

2018年,栖霞市政府正式恢复阳谷村原名“旸谷”,使这一尘封38年的地名重新回归公众视野。此举引发了当地文史界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对“嵎夷文化”的深入研究。《烟台日报》专版刊发了张荣起先生的《烟台“嵎夷”“旸谷”之考证》,荣获民政部“地名:保护与发展”全国地名理论征文优秀奖。

“旸谷”地名的恢复,揭开了栖霞市名来历的谜团,印证了市名源于“旸谷”。栖霞因“日出之地,霞光栖息”而得名。2018年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 山东栖霞篇》详细阐述了这一论断,通过央视平台展示了栖霞的史前农耕文化和地名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提升了栖霞的美誉度和地名保护意识。

2022年,“旸谷”短视频在山东省民政厅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探寻齐鲁地名文化”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23年,栖霞市建立了首批市级地名保护名录,包括旸谷、方山、杨家圈等79处地名,并入选烟台市级地名保护名录。同年,栖霞市民政局将旸谷村选定为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示范点,并邀请画家以墙绘艺术再现《尚书·尧典》中“尧命羲仲,观日出、定春分”的历史画卷。

2024年,栖霞市与融媒体记者合作拍摄旸谷专题片,并在省、市、县三级融媒体平台推出——“春分的起源 日出旸谷天下明”。同年,《山东档案》第3期发表了崔保华论文《开发利用地名档案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以“旸谷”地名档案挖掘利用实效为例》,进一步推动了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为推动全市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公众对地名工作的认知度和关注度,烟台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地名工作品牌选树活动。经审核确定,市级品牌1个、县级品牌11个,地名工作品牌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栖霞市地名工作品牌LOGO含义,它由山、水、太阳、霞光、苹果五个元素构成。山水代表栖霞是“胶东屋脊”,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这一水是白洋河,是烟台的母亲河。太阳代表栖霞是旸谷所在地,是日升之地,尧帝命羲仲在此观日出,定春分,有着“地名”和“节气”双重的文化遗产价值。霞光代表“栖霞”之名来源——霞光栖息之地。苹果是栖霞著名的特产和地理标志,点出了“苹果之都”的身份。“日出旸谷 果乡栖霞”,这八个字,前者点出旸谷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地域文化之根,有“日出旸谷而天下明”的明亮宏阔祈福之寓意;后者“栖霞”一词可作名词和动词讲,有“苹果之乡——栖霞”和“果乡处处栖息霞光”之意。LOGO轮廓以苹果造型勾画,寓意苹果之都,甜美栖霞。构图右下角处,苹果线条的交叉,呈现QX字母,代指栖霞首字母。

LOGO设计由内及外将栖霞的地名含义、特产、地貌、文化典故融为一体,造型简洁且意境十足,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栖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定位。

责编:赵巍巍

相关文章:

“你要离的是哪段婚?”一句话牵出三起冒名婚姻登记案……04-02

栖霞市推出地名工作品牌——“日出旸谷 果乡栖霞”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