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公盘 山西博物院藏
公元前七世纪某年,晋文公重耳的长女孟姬远嫁楚国,其嫁妆中有一重器,后世称之为“晋公盘”。
首先,它是一件日常盥洗用器,工艺精巧,趣味盎然。按当时礼制,贵族每当宴前饭后,均须盥洗,叫作沃盥之礼,因此孟姬使用晋公盘的频率极高。
盥洗时,清水经过孟姬的手,落入晋公盘中,奇异的一幕出现了:原来盘中有十数个圆雕动物,当水恰好落到其中一只鸟身上,力道和角度也刚刚好时,它居然滴溜溜转动起来。随着孟姬两手搓洗而不断变化手势,落水也在不断变换位置和角度。于是,一下子鱼动了,一下子乌龟又动了,一下子青蛙也动了。后来,水在盘中越积越多,上面还有水不停落下,冲击着盘中积水,形成跳荡的水流,所有圆雕动物被瞬间激活,全部舞动起来,原地360度旋转,鸟嘴一启一闭,乌龟头也反复伸出又缩回。犹如坚冰解冻,一方池塘中,被困了一冬的水族动物们都欣喜地活动着手脚,庆祝春归人间。
这是孟姬爱看的一幕。有时,为了让动物们多转会儿,她明明已洗好了,还会做洗手状,就为了让水继续注入,给动物们持续推力。
孟姬仔细观察过,此盘花样众多,大体分浮雕、圆雕两种。浮雕除盘底中央盘绕成圆形的一对精美双龙外,另有4只金龟、7只游泳状青蛙,及内壁的4条游鱼,共17个。圆雕包括5只水鸟、7只青蛙(三跳四蹲)、3条游鱼、4只爬行乌龟,以及作为支足的三个裸体人形,共22个。圆雕动物都非常可爱,充满乐趣。另有裸体人形,也都低眉顺目,默默跪坐,安详地肩负着身上的圆盘。
她也琢磨过水族圆雕为何遇水即转圈。原来是使用了转轴。转轴底端铸接在盘底,起固定作用,转轴头部插入圆雕内部,在卡槽位置卡好后,便支撑起了这个圆雕,同时,轴头与圆雕内壁之间尚留有极小的空隙,只要从外面给圆雕一个微小的推力,它就能水平转动。
另外,这些圆雕并非一体的,比如中间那5只水鸟,它们的上部与下部其实由两截组成。可以想见,当时铸造时,应该是将水鸟上部拿开,将转轴正向插到下部,转轴底端从底部穿出,然后快速在盘底既定位置滴上几滴烧灼至液化的青铜水,将转轴底端准确地杵到上面,等到青铜水固化,转轴便被牢牢固定住了。然后把水鸟的上部与下部扣合,一只水鸟就永远地栖息在了这件青铜盘中。
在以后的无尽岁月中,但凡来点恰到好处的水流,水鸟便会高昂着头,振起双翅,转啊转的,或独乐,或众乐,都陶醉其中。
同时,晋公盘还是一件礼器。晋文公命人铸造该盘时,让工匠在其内壁镌刻有7段共183字的铭文,其中有云“作元女孟姬宗彝盘”,特意声明是祭祀等庄重场合使用的器皿。虽然孟姬总把宗彝盘拿来日常盥洗,但并非说将父亲的嘱托不当回事。
孟姬牢记着此盘内壁上的铭文。铭文主要讲述了先祖唐公叔虞、祖父晋献公及父亲重耳三人如何英明神武、光耀天下。父亲说这些,意在让她谨记自己作为一位晋国女儿、一位楚君夫人应肩负的责任,不坠晋国威名。
父亲对她训诫道: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晋公……作元女孟姬宗彝盘……唯今小子,敕乂尔家,宗妇楚邦,于昭万年,晋邦唯翰,永康宝。
父亲的言外之意,她十分清楚:一是作为楚君正妻,管好后宫,赶快生养儿子,早立为太子,并稳固东宫之位,以后好顺利继位,方能“于昭万年”。二是当晋国需要时,挺身而出,佐助母国,是为“晋邦唯翰”。
孟姬明白,晋楚是分踞南北的两大强国,皆具图霸天下的雄心与实力,走向战场兵戈相见的那一天,很难避免。作为晋文公的长女、楚成王的正妻,她不能阻止两强争霸,但还是能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让两国不必走到你死我活的绝境。平时,她希望能在两国之间多多穿针引线,起些润滑或缓和的作用。倘能如愿,便不负父亲的嘱托。
近日,收藏在山西博物院的晋公盘从三晋故地“出差”到江南水乡,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向今人讲述着三千年前晋文公对孟姬的深情厚爱,也让世人看到了孟姬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并州新闻 何晓木
相关文章:
传承英烈精神 忠诚守护平安 武汉公安清明祭扫缅怀先烈04-04
晋公盘:一件嫁妆背后的家国责任04-03
当“黑户”的27年04-03
万人说新疆|我的爸爸是养羊高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