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师韵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展出的会议主会场内景。

万隆会议期间使用的摄影机和聚光灯。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外景。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陈列的用29个国家和地区文字镌刻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玻璃匾。

游客在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参观。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曹师韵摄

在印尼万隆德卡鲁尔站,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驶离站台。 新华社记者 徐 钦摄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这次会议也被称为万隆会议。70年来,万隆会议倡导的尊重主权、和平共处、团结合作等原则,以及形成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发展提供指引,激励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近日探访万隆会议旧址,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探寻万隆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万隆之声——
“让世界听到了亚非国家反对殖民、追求独立自主的声音”
从雅加达出发,搭乘雅万高铁,半小时左右便抵达万隆帕达拉朗站。
记者乘坐接驳小火车抵达万隆市区后,步行一会儿,横贯万隆市的亚非大街便出现在眼前。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商铺鳞次栉比。大道南侧,有一座朴素庄重的四层灰色建筑,这里就是当年万隆会议部分代表团的驻地——萨沃尔—霍曼饭店。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第一次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为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为推动亚非合作、南南合作,为促进南北合作,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因此,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70年来,历经多次修缮的萨沃尔—霍曼饭店内部依然保留着会议举行时的原貌。穿行于酒店厅堂、餐厅、走廊之间,随处可见万隆会议的照片和2015年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活动的照片。黑白与彩色照片相互交错,行走其间宛若穿越一条时光长廊。
萨沃尔—霍曼饭店百米之外,有一座乳白色的三层建筑,便是万隆会议的主会场——独立大厦。当年,亚非国家领导人和代表团成员从饭店出发,沿着亚非大街步行前往独立大厦,这段“历史性步行”成为亚非团结合作的象征。2015年,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主席同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沿着亚非大街步行前往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
独立大厦如今已成为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馆内的展览厅和会议大厅全方位展示这一影响深远的盛会。推开博物馆大门,就能看到按当年会议实景复原的主席台。主席台上的桌椅、一旁的老旧摄影机、闪光灯等,写满岁月的痕迹。博物馆讲解员考塔姆介绍,这些都是当年万隆会议时使用过的,“它们记录了会议的盛况,都被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展厅的醒目位置摆放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受印度尼西亚华人学生献花的照片。这位华人学生叫梁思谋,今年已85岁。4月19日,在印尼举行的一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的活动上,谈起当年,梁思谋难掩激动:“70年前,参加万隆会议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为了共同理想坐在一起,冲破重重阻力,发表了团结合作的声明。”
“万隆会议让世界听到了亚非国家反对殖民、追求独立自主的声音。”印度尼西亚大学战略与全球研究学院国际关系专家穆罕默德·西亚罗尼·罗菲表示。万隆会议召开后,数十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全球殖民体系加速瓦解。许多参会国成为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成员,为促进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之力——
“中国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萨沃尔—霍曼饭店大堂的显著位置,摆放着一本厚重的“1955年亚非会议贵宾纪念册”。翻开第一页,第一个签名的便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
当年,中国代表团突破重重阻挠抵达万隆。会议伊始曾出现不和谐声音,一度陷入僵局。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凭借非凡的智慧排除杂音干扰,为会议成功召开作出重要贡献。周恩来在会议发言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成功召开指明方向。
据当年会议工作人员、印尼时任总统苏加诺的私人助理司徒眉生回忆,在会议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中国代表团抓住机会与各国代表交流,参加各种会见,推动会议达成共识。
博物馆展厅一侧,弧形墙上悬挂着29块玻璃匾,分别用与会国家和地区的文字镌刻着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会上,中国代表团阐述了中国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一律平等、和平相处的新型国家间关系,得到众多与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被吸纳进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一张张定格中国代表团与会风采的照片,成为博物馆里珍贵的记忆。在展厅内,记者遇到了带着孙子前来参观的印尼游客苏吉亚丁宁。“中国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拉着孙子的手,指着一张中国代表团抵达会场的照片耐心讲解。
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万隆会议召开70年来,中国始终是亚非团结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坚定促进亚非国家共同发展。巴基斯坦前外长卡苏里表示,中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
世界之需——
“有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国际关系,促进南南合作”
在萨沃尔—霍曼饭店大堂入口处,一幅巨大的旧版爪哇岛地图上,贯穿全岛的铁路网络一目了然。酒店工作人员指着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线说:“这是过去的铁路线。那时,从雅加达到万隆至少需要3个小时,雅万高铁通车后,这个时间大大缩短。”
2023年10月,雅万高铁正式通车,这是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的首条高速铁路。截至今年4月27日,雅万高铁已累计发送旅客900万人次,成为中印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字招牌”。
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奇拉塔漂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印尼首个5G智慧仓库和5G创新中心揭幕、鲁班工坊在印尼落地生根……近年来,中印尼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给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彰显出万隆精神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
作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主要成员,中国和印尼合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两国共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推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为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带来宝贵启示。“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国际关系,促进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关系发展。”印尼前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说。
走出博物馆,109颗刻有亚非各国国名与国旗的石球立在亚非大街两侧,象征着团结与合作。70年来,万隆精神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同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将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30日 17 版)
相关文章:
万隆精神激励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04-30
与数字福建同向奔赴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加“数”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04-29
日趋活跃!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04-29
到底能退多少税?外国人为什么爱上来中国“扫货” ?04-29
国开行向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二期项目发放首笔贷款04-28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开幕,现场体验区今起开放!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