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读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山东40余所高校新增专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3:04:00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随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进行了深入解读。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山东共有40余所高校“上新”,其中4所高校获批新专业。

增设29种新专业

实施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主要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有845种专业,包括本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再出新。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药物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同时,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据了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专业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一般在7月启动。近年来,教育部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管理,分类细化了高校申报增设专业的工作机制。

针对一般专业实行预申报制度。高校申报增设专业,须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原则上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目的是推动高校加强规划,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本校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新增专业。预申报制度为高校充分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条件,留出了时间和空间,有效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追逐热点设专业。

针对区域发展急需专业,在集中申报时予以支持。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进行预申报的专业,如属于各省(区、市)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高校仍可申报。在2024年度申报工作中,超2/3的专业是2023年预申报的,另外1/3的专业未作预申报,但在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交专业急需说明后,依然完成了专业申报。

针对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专业,建立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突破集中申报时间限制,主动指导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积极论证、筹设相关专业,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优先布局。比如,去年9月,在集中申报期之后,我们主动服务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论证,超常增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山东40余所高校“上新”

目前,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共有6.28万个。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此次新增最多的专业是人工智能,共有89个;其次是数字经济专业,有74个,智能建造专业有48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有38个。此外,不少高校在此次新增了体育学类专业,包含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大学、湘潭大学等18所高校双一流院校新增运动训练专业;齐鲁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河南体育学院3所高校新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11所高校新增足球运动专业。

具体到驻鲁高校中,有40余所学校搭上这班新增“专车”,包括但不限于山东大学新增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增运动训练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新增运动训练专业、海洋信息工程,康复大学新增神经科学、生物材料、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青岛科技大学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济南大学新增智能感知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青岛理工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山东建筑大学新增风景园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齐鲁工业大学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山东理工大学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山东农业大学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青岛农业大学新增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专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新增法医学、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青岛大学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增设的29种本科新专业中,山东有4所高校分别获批新专业。其中,山东女子学院新增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新增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新增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新增游戏艺术设计专业。

此外,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专业目录按年度更新

据了解,2024年,教育部重点指导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率先开展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试点。5省(市)探索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围绕区域千亿、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172个跨校特色专业集群。重庆将全市高校379种专业与市50余个重点产业紧密对应,设计了专业支撑度评估指标体系。黑龙江全省高校2024年专业增撤调整比例达29.3%,支撑重点产业的专业比例达到74%。河南专门成立高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超常布局新兴交叉专业254个。浙江提高与“415X”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生均拨款系数,推动省域高校专业调整比例达31.4%。陕西面向省域高校发布“引导发展清单”,直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数量从2022年的1348个增至2024年的1602个、增长19%。

下一步,还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提升本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工作。在推进专业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强调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小逻辑服从服务高质量发展大逻辑。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加强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分析,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高校专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

强化专业设置对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深入实施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对本科专业类、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等进行年度动态调整。进一步完善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支持高校对现有专业更新迭代、升级改造。

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供需更适配。优化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研制发布急需领域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专业。同时,强化专业建设与就业互促机制,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来源:山东商报

相关文章:

解读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山东40余所高校新增专业04-24

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好客山东“宠粉”模式再升级04-24

早安山东|神舟二十号瞄准今天17时17分发射;最高法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2025山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大会24日—25日在德州举办04-24

鲁企走进甘肃丨济南临夏携手 共绘区域协同发展新蓝图04-23

广发镇:办好民生实事 畅通幸福之路04-23

刚刚!无锡已取消:身份证32开头的居民恭喜了!即日起全面实行(无锡本地户籍优先)!20岁及以上可参加学历提升报名!04-23

果然视频|山东“农技杯”樱桃大赛4月25日在临朐启幕04-22

供水7552万立方米,发电4862万千瓦时!均创同期最高纪录→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