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在“教育数字化2.0”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宣布“少年云助学计划”已为全国乡村学校建设300所AI云教室,惠及25万师生,这一数字教育普惠工程,正依托AI大模型、云计算等技术,通过云端算力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公平注入科技动能。
“阿里巴巴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乡村建好科学的教室,”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更要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让乡村的孩子能够走出世界,与全球科学能够真正接轨,这才是少年云的意义。”

阿里巴巴少年云已建成300所AI云教室
这300所AI云教室遍布祖国各地,从浙江东海的海岛渔村,到吉林汪清的中朝边境,从新疆和田到云南澜沧,从青藏高原到海南岛的五指山下,覆盖25个省份的偏远地区,让当地的学生通过少年云触摸到了崭新的数字世界。
技术筑基:云教室打破地理鸿沟
少年云助学计划负责人黄桂晶表示,我国中小学机房的平均使用年限是5-7年,很多机房因为设备故障多、更新难,当前的性能已经远远落后实际需求,尤其是大模型浪潮下,学生和老师们更需要紧跟AI时代的知识和设备。
通过阿里云自研的无影AI云教室方案,用一根网线和一块屏幕就能接入一台云上的超级电脑,每台电脑的性能与云数据中心同步更新,性能永不过时,让乡村学校彻底告别“高配置电脑买不起、用不了”的困境。
“过去全校共用10台电脑,现在每人都有‘数字书包!,还有AI老师呢。”有了AI云教室,老师们也激发了教学热情,从 “不敢用、不会用”变成“争着用、抢着用”,与学生们共同进步。

康定学生展示AI绘画作品:一头牦牛在雪山下漫步,毛发纹理清晰可见
AI课堂的“历史觉醒”:从游戏到历史的奇妙联结
在缙云县新建小学的课堂上,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正在发生。借助少年云团队开发的“AI名人平台”,学生们与AI秦始皇展开互动,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了解历史。
“原来游戏里的‘嬴政’就是秦始皇!他真的统一了中国?”五年级学生小林在课堂上兴奋地喊道。陈老师介绍,该校地处县域,缺乏系统的历史教育,孩子们对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知之甚少。“过去,学生总问‘学历史有什么用’,现在通过AI技术,他们主动把游戏中的角色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问秦始皇的生平、统一六国的战略、长城的修建意义,甚至还能与“秦始皇”辩论“游戏中的‘嬴政’技能是否符合历史”。

小林与AI秦始皇的对话
边疆少年的科技理想正在生根发芽,刚刚开学两个月的时间里,少年云的学生们已经与AI发生了36万次对话,对AI的喜好也远超同龄人。在澜沧县木戛乡中学,学生扎努通过云教室完成“AI绘制民族纹样”项目,其作品被云南非遗保护中心收录。“以前觉得科技是城里孩子的‘专利’,现在我和同学都能用AI创作拉祜族文化作品。”扎努感言。
从“输血”到“造血”:教育公益的生态创新
“把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全世界有规划的,只有中国这一家。”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在少年云助学计划推进会表示:“落实人工智能教育的操作性,不能永远浮在天上,要有可操作性。国家竞争力靠人工智能,要靠下一代,要办好乡村区域的教育才算,(少年云)正在耕耘的是非常伟大的一个事业。”
去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少年云给出了高度评价,称该计划“以技术创新弥合数字鸿沟,为全球教育普惠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这些公益行动正催生出“城乡教育共同体”新模式。例如,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小学通过云端向杭州名校输送乡土劳动课程,城里孩子在线学习采茶、竹编等传统技艺。

AI云教室广受师生欢迎
接下来,少年云将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深度合作,深化AI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开展,持续学生信息素养追踪测评,挖掘和培育引领校的“人工智能+”典型教学案例,打磨一批高质量、有弹性的精品课程,孵化一批高质量、能落地的教研项目和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AI秦始皇“走进”乡村课堂,阿里巴巴少年云已建成300所AI云教室04-24
广发镇:办好民生实事 畅通幸福之路04-23
广东:力争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04-22
银川金凤区作业“熔断机制”来了!到点就停,写不完就不写了!04-22
一季度减持阿里、美团,加仓顺丰,张坤:与其纠结经济,不如着眼企业04-22
专家学者视角下的乡村教育:目标与出路并非“走出大山”04-22
湖北广水观音村入选两个国家级名单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