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象更新。4月10日,位于太行山大峡谷的紫团参园中,壶关县一棵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勇兵正在向前来考察合作项目的人员介绍紫团参园文化会展中心展馆建设情况,以及紫团参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未来前景。
“紫团参历史文化悠久,药用价值高,对促进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及耕耘多年的紫团参,宋勇兵言语间颇感自豪。目前紫团参已先后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首往昔,感慨万千。
2013年,在省城太原已经创业成功的宋勇兵毅然踏上返乡路,开启二次创业。“小时候常听老人讲紫团参的传说,知道紫团参珍贵难得。但是每次回乡探亲,看着乡亲们守着‘金疙瘩’,却过着苦日子,心中很不是滋味。”那时,宋勇兵立志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如何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如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是宋勇兵一直思索的问题,也找到了明确的答案。“紫团山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2013年,详细了解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后,宋勇兵瞄准中药材市场前景,牵头成立壶关县一棵心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万事开头难,宋勇兵回乡创业实属不易。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种药材能吃饱饭?面对质疑,宋勇兵挨家挨户做工作,但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面对困难,宋勇兵毫不退缩,迎难而上。通过土地流转,他从村民手中租用80亩土地建设示范田,并聘用部分村民参与种植管理,丰厚的收益让群众从中看到希望。当宋勇兵注册的壶关县一棵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立即吸引了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村民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物资投入、返聘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合作社成立十余年,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复垦荒地500余亩,新挖水渠4000米,新修田间路4500米,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余亩,种植白术、桔梗、白芍、丹参等1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安徽、山东、河南等地,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辐射带动100余名村民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致富路,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宋勇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成为广大种植户信任信赖的中药材产业“带头人”。多年来,合作社周边十几个村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超4000亩,辐射带动1万余亩,为全县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春风骀荡,奋力前行。凭借多年中药材种植经验,依托一棵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宋勇兵在壶关县大峡谷镇参园村种植开发紫团参,并研发出系列产品,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余亩,发展社员100余户,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乘势而上,勇攀高峰。2020年,宋勇兵结合一棵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积极投建“紫团文化产业会展中心”,致力打造销售收入达千万元的标准化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完成后,中草药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千亩、能够吸纳从业人员近千人。”宋勇兵介绍,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把中药材产业与文化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全力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和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区。
走进壶关县紫团山参源沟紫团参园,历代名人对紫团参的评价赫然眼前,讲述着它悠久的历史。园中特色鲜明的种植基地、石刻长廊、中药材认知园、轨道电子屏、金石文化墙、投影演示区、现代书画作品区、药食同源图片展示区、道地中药材标本陈列区九大展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紫团参文化。
不忘来时路,奋进正当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利用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优势,更要保护好这片乡村沃土。”“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加身,宋勇兵更感肩上担子重,责任重大,“我们将研发推出更多以紫团参为原料的产品,让紫团参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经济和社会价值。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活力。”站在即将投产的紫团酥生产车间门前,宋勇兵信心满怀。(张瑞英)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相关文章:
坚决实现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院格庄街道全面安排部署禁种铲毒工作!04-15
刚刚,利好来了!04-15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04-15
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钢钉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04-15
从“产业配套”跃升为“创新引擎”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