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而在内河之上,新能源船又是什么样的?4月12日,“行走黄河”主题采访来到位于济宁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这里生产的绿色、智能的高性能船舶,正通过流水线上的标准化量产,改写内河航运的“动力基因”。

自动下单、自动排产、自动报工、自动报检,去年,全球最大的邮轮制造商之一来到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考察时曾发出感叹:“我们在全球布局了245个项目,没有见过自动化率这样高的造船企业。”
走进新能船业的联合车间,近百台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无人运输车穿行其中,处处体现着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生产变革。在这里,10艘新能源船可以同时建造,效率是传统制造内河船舶的两倍,人力仅需原本的四分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新能船业研发适应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内河标准化船舶系列新产品,引领着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其中,90米LNG船的续航能力达2000公里,从济宁的龙拱港到江苏的太仓港往返一个来回不是问题。
“第一是污染性很少;第二是运营成本,同等吨位的LNG船每百公里比柴油船便宜300块钱;智能驾驶、智能航行、智能运营这些方面也比原来的船更高端。”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玉龙介绍,当前内河船舶仍以传统燃油驱动为主,京杭大运河上柴油船占比超过九成。相比之下,采用天然气、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船型,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量可分别降低90%和20%以上。在内河船舶小改大、油改气、散改集的发展趋势下,这种新型船舶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欧洲市场对零碳排放、绿色节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新能船业打造的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4E绿色智能船舶,也赢得不少国外客户的喜爱。“去年我们接到了世界第三大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的采购意向,订购了一艘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今年在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的新订单已超过一百艘。”刘玉龙说。
纯电动船续电要花多少时间?在新能船业,答案是仅需不到半小时。“我们在梁山港、龙拱港等大运河沿岸开设试点,创新采用箱式电池换装这种新型能源补给模式,通过智能化换电站和港口吊装设备为船舶快速换电,将原来八小时的充电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之内。”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则成告诉记者,这种换电模式不仅大大延长了船舶有效运行时间,而且能通过“避峰就谷”节省电价成本,换电过程中也实现了对电池性能的安全检测,优点十分突出。

据了解,目前,公司批量生产的90米LNG、73米LNG、67.6米LNG和67.6米电池动力这4种主力船型,均为自主研发、国内首创,且通过了CCS认证。已投产的项目一期具备年建造船舶240艘的生产能力,五年内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计划建造新能源船舶1000艘,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百亿级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
(大众新闻记者 刘童 修从涛)
相关文章:
黄河行纪|中国“智”造新能源船,如何改写内河航运动力基因04-16
艺术相遇激情,钛3预售品鉴会长沙站活动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举行04-15
喜临门: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 全球化布局+“AI陪伴”战略助力成长04-14
事业单位招聘!临沂35人!04-14
【甘快看】今年以来甘肃向湖南送电突破100亿千瓦时04-12
山东:打造开放共享文化书院,用优质文化资源提升群众精神食粮获得感04-12
时评:这个旅游专列是活态化街区,也是流动性推广平台04-12
双清智能坚持自主创新——探路织造变智造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