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莹观天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9: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晓莹

秘鲁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当地时间4月1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去世,享年89岁。略萨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四大主将之一。有评论称,他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除了文学创作,略萨还竞选过秘鲁总统。他曾多次访华,其作品对不少中国作家也有影响,莫言就是他的“书迷”。

略萨 资料图

带走了一个时代

当地时间4月13日,略萨的儿子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公布,我们的父亲今天在亲人陪伴下安详地离世。”略萨的三个孩子表示,不会举行公共悼念仪式,只会进行“家庭告别”。

略萨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过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略萨写出了“秘鲁三部曲”——《城市与狗》《绿房子》和《酒吧长谈》,每部作品都轰动文坛,成为其代表作。他曾说:“我写作,因为我不快乐,因为写作是一种对抗不快乐的方式。”

略萨作品合集 资料图

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的略萨拿奖拿到手软,获得了文学领域几乎所有重要奖项:1986年获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得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得西班牙文学最高荣誉塞万提斯奖,1995年获得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得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优秀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得到全世界认可与赞誉的时代,略萨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一道,被称为“拉美文学爆炸时期”四大主将。2010年,因“对权力结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今,随着他的去世,四大主将都已作古。

16岁出版首部作品

略萨1936年3月出生在秘鲁南部城市阿雷基帕,幼年时父母离异,由于他的外祖父担任秘鲁驻玻利维亚的外交官,1岁的略萨便与母亲一起移居玻利维亚,在那里度过了幼年时光。当时家人告诉他,他的父亲去世了。

后来,外祖父的工作调整,略萨也与之一起回到秘鲁,10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父母复婚后,略萨跟随父母住在利马的郊区,但他与父亲关系恶劣,这也影响了他的不少作品。14岁时,略萨被父亲用几乎强制的方式送进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提起那段时光,略萨曾表示:“在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的两年相当艰苦,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些可怕的日子,特别是我被罚留在军校的那几个周末……在那灰色的日日夜夜里和悲伤的薄雾中,我读书和写作的劲头前所未有,而且开始成为一名作家。”

15岁时,略萨做过报社的实习记者,后来从军校退学,完成了中学学业。他可谓年少成名,16岁时就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剧本《印加航班》,并开始经常为秘鲁文学出版社供稿。

年轻时的略萨

1953年,略萨进入秘鲁最古老的高校之一——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修文学与法律。大学期间,略萨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在19岁时与舅妈的妹妹、比他年长10岁的胡利娅·乌尔基迪结婚,此事在家族中引发轩然大波,后来两人于1964年离婚。

与马尔克斯绝交

1958年,略萨获得奖学金,前往西班牙马德里的康普顿斯大学深造。几年后,他以一篇研究马尔克斯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两年后,略萨移居法国巴黎,在那里当起了记者。他还曾在英国伦敦和美国华盛顿两地工作果,后来在1974年回到秘鲁利马。

略萨曾说“精彩杰出的作品都是从困难中诞生的”,他的写作生涯似乎也是如此。1958年秋,略萨在马德里的一家酒馆开始写作《城市与狗》。当时生活的重负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时不得不兼职多项工作。这部作品于1961年冬在巴黎的一处顶楼里完成,但出版过程并不顺利,手稿从一家出版社转到另一家出版社,最终是在友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出版。

这部作品立刻轰动西班牙语世界,迅速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不过,这本书因其对秘鲁军事当局的尖锐批评而在秘鲁被禁,当时秘鲁军政府还在略萨的母校烧掉了1500本《城市与狗》。

略萨与第二任妻子帕特丽夏

1965年,略萨再婚,对象是他的表妹帕特丽夏,这段婚姻持续了50年,两人育有两子一女,孩子们后来分别成为作家、商人和摄影师。这段婚姻在2015年破裂,次年略萨便与菲律宾裔西班牙社交名媛伊莎贝·普瑞斯勒高调相恋,但最终在2022年分手。

与他的感情史一样,略萨与马尔克斯的友情也算“轰轰烈烈”。两人在1967年一见如故,有一段时间两人都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两家人也交往甚密,马尔克斯还是略萨二儿子的教父。然而,1976年,略萨在墨西哥一家电影院里挥拳打了马尔克斯,两人自此绝交。至于具体原因,有传言说是与他的妻子帕特丽夏有关,也有说法称根本原因是两人的政治分歧。2017年,当被问及那一拳后与马尔克斯是否见过面,略萨直截了当地说:“没有。”

1967年的马尔克斯和略萨

曾竞选总统落败

略萨一直对政治颇有兴趣,甚至竞选过总统。他早在1959年就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大学时期短暂加入过秘鲁共产党,并支持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但后来他的政治态度向右转,支持自由主义。

1987年,略萨在秘鲁组建政党,反对时任总统阿兰·加西亚的银行国有化等政策。1989年,他在出生地阿雷基帕宣布参加次年举行的总统选举。略萨一度是声望最高的候选人,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藤森。

那次败选让略萨更加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当职业政治家得有欲望,而我从来没有过。”竞选失败后,略萨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在那里完成了回忆录《水中鱼》,其中讲述了他在1987年至1990年间的政治活动。

2010年,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诺贝尔奖后的那一周是童话,但接下来的一年是噩梦。你无法想象接受采访、参加书展的压力有多大。我几乎写不下去了。”他曾说。略萨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仍有不少作品,2013年出版了《凯尔特人之梦》,2016年出版了《五个街角》,2023年的《献给你,我最后的沉默》是他的长篇小说封笔之作。

2010年,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略萨与中国渊源不浅。上世纪90年代,略萨就以观光者的身份来过中国,“细细品味中国古老文明的风情韵致”。2011年,略萨再次来到中国,9天行程里到访了上海、北京等地。“我从来没想到自己写的故事能抵达如此遥远的地方,也是出现在我儿时梦里的国家……现在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非常强大的国家。”他曾在一封致中国读者信中写道:“一些中国读者与我分享了我在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世界,这对我花费那么多时间、付出那么多努力写的故事和长篇小说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美国人喜欢的“三蹦子”因关税太高或断货?商家称仍在销售,厂家:有底气,并未放缓市场开拓的步伐04-18

韩国企业在美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获批!中餐馆怎么办?04-17

安踏下场,亲自搞“平替始祖鸟”04-17

每天坚持跳绳,一个月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04-17

莹观天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04-17

预告|“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八十年回顾展” 将在绍兴展出04-16

东方影都:一个影视产业园的“封神”之路04-16

2025之春,聆听中国经济的奋进足音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