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南大学95后南极科考队员:海拔4087米 完整采集极昼期多角度光强数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1:07:00    

4月8日,"雪龙号"抵达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近6个月科考任务。东南大学南极科考队员、95后青年学者单硕,完成南极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运维升级改造后,随队归来。我们去听听他在极地都干了些啥。

科考期间,单硕与队友在最低-40℃的极寒环境下,完成东南大学自主研制的泰山站智慧无人能源系统"东大极能"、昆仑站智慧无人能源系统"东大极能2.0"的技术保障任务,成功维持两站能源系统持续无故障运行。值得一提的是,单硕在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成功收集到400小时极昼期多角度光强数据。这是东南大学科考队员首次完整采集在站期间昆仑站太阳光强的变化规律数据,以及自研多面光伏架构的输出特性数据,为极地光伏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第41次南极科考队员、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学者单硕说:“验证我们去年,在昆仑站投放的这套光伏系统的可行性,我们采集一些关键的科学数据,未来为南极内陆,大规模使用的光伏建设打下一些基础,这就意味着,大致清晰地了解到,昆仑站极昼期间的辐照度变化的一个特性,以及我们支架所能接收到的,板面辐照度的一个特性。”

自2009年参与南极昆仑站首套可靠支撑平台建设以来,东南大学科研团队持续为南极科考能源系统建设运维提供核心支撑。2019年"东大极能"在泰山站实现国产无人值守能源系统零的突破,2022年升级版"东大极能2.0"在昆仑站投运,保障科考数据实时回传,2023年研发应用首套10kWp昆仑站无人综合能源平台光伏系统,显著降低柴油发电机使用量,能耗减少达50%。此次科考中,团队创新采用"传统柴油发电-新能源发电"协同运维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实现南极海拔最高科考站能源系统的远程智能监控与故障预警。

单硕介绍说:“昆仑站主要是光伏资源比较充足,所以我们希望在减排的同时,能够保证系统在整个全年的稳定性,所以我们用了这个组合,我们主要希望在极昼期间,尽可能地使用光伏,同时将宝贵的燃油资源,能够移置到极夜期间去支撑。”

2009年至今,东南大学参与南极内陆科考的共有10人次,服务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等科考站点,共同完成南极内陆任务。南极无人观测站由能源供应系统、观测设备、远程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作为国内主要在南极内陆提供能源供应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单位,未来,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将聚焦清洁能源占比提升、无人智能运维与多舱协同感知,打造更稳定、智能、绿色的极地能源保障系统。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黄迪 徐授科 通讯员/吴涵玉 编辑/汪泽)

相关文章:

烟台联通5G专网助力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成04-13

别被你的AI忽悠了04-13

中组部决定:冯来法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04-12

福日电子4年亏超1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降至负值,曾因年报披露错误被警示04-12

双清智能坚持自主创新——探路织造变智造04-12

东南大学95后南极科考队员:海拔4087米 完整采集极昼期多角度光强数据04-11

心电采集有了新方式04-11

光伏设备板块持续走高 欧晶科技涨停04-10